上海市政總院,憑借多年來在綜合管廊行業的規劃設計、規范標準制定、新技術研究應用等各方面工作的技術沉淀,提出契合國內綜合管廊運管特點的「智慧管廊」概念。
由于綜合管廊普遍具備規模大、拓撲復雜的特點,使得建成后的綜合管廊的運管工作量極其巨大,存在諸多僅通過傳統的運管手段難以解決的問題。
如何通過更加智慧化的手段對綜合管廊進行安全高效的運維管理這一亟待解決的難題,逐漸擺在了廣大綜合管廊建設者及管理者的眼前。
總院智慧城市技術體系下的智慧管廊研究,始終圍繞著下列三個關鍵詞來開展:
去人工化
通過先進的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來擺脫運管工作對于人工的依賴,盡最大可能減少人工參與的程度,讓綜合管廊的運管工作由其本身自主完成。
在常規的設備監控、環境監測、安防、火災自動報警等等自動化系統的基礎上,綜合管廊的智慧運管還需要借助如BIM+3S、智能機器人巡檢系統、設備設施信息化維護平臺等技術,來實現綜合管廊運管由人工為主向機器為主的轉變,在綜合管廊的實際運維操作中最大程度減少人工參與,把人解放出來做更高級的工作,讓機器管理管廊,讓人來管理機器。
智能預測
通過管廊本體結構在線健康監測、管線在線健康監測等系統,實時的去發現管廊本體結構可能產生的不均勻沉降、相對錯位,入廊管線可能產生的破損、滲漏、爆管等隱患,并結合神經網絡算法模型進行分析預測,在影響管廊本體結構或管線安全的事故發生之前進行報警提示,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避免其發生。
生態節能
通過有效的節能優化算法及能耗管理系統,優化管廊內各設備設施節能運行的控制策略,提高綜合管廊日常運行的經濟性,也是智慧運管的一個重要體現。
在總院的智慧城市技術體系當中,智慧管廊板塊著力于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形成涵蓋從規劃、設計、施工、運營全生命周期的綜合管廊智慧化體系。同時,總院聚焦綜合管廊全生命周期中最長的階段,也就是運營階段,開發了「綜合管廊智慧運管平臺」。
總院開發團隊將「無處不在的智慧化」作為綜合管廊智慧運管平臺開發的核心要素,并從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等多個階段統籌考慮,更好的圍繞運管服務。同時,更是將本平臺作為一個長期的產品對待,不斷補充工程、科研的經驗成果,并結合各類新技術進行創新探索,從而保持先進性。
管控一體化
平臺將綜合管廊日常運行的實時運行監控、運行運維管理、設備設施管理、應急處置管理、能耗管理、業務流程管理等所有的信息化系統整合在統一的平臺上,消除行業內傳統軟件所存在的信息孤島現象,實現管控一體化。
智慧輔助決策
借助神經網絡算法模型,建立綜合管廊運行的故障數據庫,將所有發生的報警進行關聯分析,從中找到其內在聯系,優化風險控制策略,對管廊可能發生的事故以及設備故障等實現預診斷,并提供解決方案。
兼容第三方智慧系統
平臺采用開放式的軟件架構設計,除可兼容BIM+3S等系統外,還可以兼容以去人工化為目標的智能巡檢機器人、管廊本體結構健康監測、入廊管線健康監測等第三方智慧系統,將其數據庫及操作界面整合入本平臺,為綜合管廊運維人員的運行管理提供更多更智慧的手段。
伴隨著國內綜合管廊建設的大潮,越來越多的綜合管廊工程紛紛落地建成,其承載著城市里關系到民生的各類市政管線,成為了城市的大動脈。
綜合管廊智慧運管平臺將為總院規劃設計、技術科研、設備集成、信息化拓展等各類技術服務的延伸提供載體,使總院的在綜合管廊領域的服務升級和拓展能夠有一個統一的平臺進行整合衍生,從而以全生命周期為目標為客戶提供更為全面、更為優質的服務。